名不正,言不順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基本解釋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不正,言不順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再次到達衛國時,衛國政局發生重大改變,衛出公趕走父親而即位,孔子認為這是“名不正,言不順”。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幣要孔子為衛出公正名,說衛出公名正言順。孔子嚴正地拒絕他的要求。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名不正,言不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止于至善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不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結駟連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滿招損,謙受益 | 《尚書 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