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走龍蛇的成語故事

拼音bǐ zǒu lóng shé
基本解釋筆一揮動就能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
出處唐 李白《草書歌行》:“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筆走龍蛇的典故
唐朝時期,秘書監賀知章在府上宴請賓客,李白在席上作詩《草書歌行》。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善長草書,當眾被要求作書法,懷素援筆蘸墨,凝神運氣揮毫,很快寫就,賀知章贊嘆道:“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真是筆走龍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筆走龍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醋海翻波 |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