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耳低言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ěr dī yán
基本解釋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遂附耳低言道:‘這樁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種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與你商量后事。’”
暫未找到成語附耳低言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附耳低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
拔茅連茹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
氣吞牛斗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