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帶輕裘的成語故事

拼音huǎn dài qīng qiú
基本解釋緩:寬松;裘:皮衣。輕暖的皮袍,寬松的腰帶。形容從容儒雅的風(fēng)度。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梁均王貞明元年》:“明日,王緩帶輕裘而進(jìn),令張彥之卒擐甲執(zhí)兵,翼馬而從。”
緩帶輕裘的典故
晉朝時(shí)期,羊祜字叔子,作為荊州軍隊(duì)主帥,經(jīng)常身不披甲,穿著輕軟的裘皮大衣,坐著豪華的馬車,游山玩水,被人稱為“斯文主將”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緩帶輕裘)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歌功頌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攀龍附鳳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hù),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懸崖勒馬 |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bǔ)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rèn)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rèn)識(shí)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shí)的。” |
穩(wěn)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quán),事成,操右券以責(zé)。”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偶一為之 | 宋 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