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過半矣的成語故事

拼音sī guò bàn yǐ
基本解釋指已領(lǐng)悟大半或事情已獲大部解決。
出處《周易·系辭》:“知者觀其蒃辭,則思過半矣。”
暫未找到成語思過半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思過半矣)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偃風(fēng)從 |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fā)心直嘴快了。”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jù)、博大精深的治學(xué)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