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的成語故事

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基本解釋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拙:愚笨。本想賣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卻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出處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弄巧成拙的典故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后,弟子們圍住畫,反復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么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云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重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么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于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
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艷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干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著,把畫撕個粉碎。
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弄巧成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空費詞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