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詞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基本解釋厥:其;他的。原指極力鋪陳辭藻?,F(xiàn)含貶義;指人夸夸其談大發(fā)議論;而且言不中肯。有時(shí)也指胡說八道。
出處清 趙翼《毆北詩話 蘇東坡詩》:“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
大放厥詞的典故
唐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學(xué),10 歲以后,他的詩文就受到人們的稱贊。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憑他的才華考取了進(jìn)士。26歲擔(dān)任集賢殿書院正字,替唐王朝編輯、整理圖書,有機(jī)會(huì)閱讀了許多書籍。他主張改革朝政,曾積極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tuán)的活動(dòng)。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現(xiàn)在湖南省零陵縣)司馬,過了10年再貶為柳州(現(xiàn)在廣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歲。
柳宗元的散文豐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簡練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記形象生動(dòng),色彩鮮明。他的論說文縝密謹(jǐn)嚴(yán),條理井然。他的詩風(fēng)清朗疏淡,用功精細(xì)。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學(xué)家韓愈曾寫了《祭柳子厚文》這篇文章,其中用了這樣兩句來贊揚(yáng)柳宗元的文采才華:“玉佩瓊琚,大放厥詞?!币馑际钦f文筆秀美,盡力鋪陳詞藻,美如晶瑩凈潔的玉石。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放厥詞)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神槍手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4回:“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 |
無妄之災(zāi) | 《周易 無妄》:“六三,無妄之災(zāi)?;蛳抵?,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 |
齊頭并進(jìn) | 周恩來《在上??茖W(xué)技術(shù)工作會(huì)議上的講話》:“實(shí)事求是,循序前進(jìn),齊頭并進(jìn),迎頭趕上。” |
說一不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gè)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td> |
臭名遠(yuǎn)揚(yáng) | 《宋書 劉義真?zhèn)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yuǎn)播?!?/td>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fēng)》“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td>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jié)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zhuǎn)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td>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