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寄死歸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jì sǐ guī
基本解釋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生:寄也;死:歸也。”
生寄死歸的典故
傳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有功而成為華夏領袖。一次他去南方省份巡視,與隨從坐船到江心,突然一條黃龍把船托到半空,船上的人頓時五色無主。大禹則大笑道:“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黃龍見嚇不到大禹,于是就倉皇而逃。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生寄死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談笑風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 |
好說歹說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鷹擊長空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憂喜交集 |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