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n rén fèi fǔ
基本解釋使人內心深深感動。肺腑:肺臟;比喻內心深處。
出處唐 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記》:“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皆聳?!?/p>
暫未找到成語感人肺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感人肺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明若觀火 | 《尚書 盤庚上》:“予若觀火?!彼?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td>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七搭八扯 |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唬骸侵洳豢啥鵀橹吲c?’”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td>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