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千里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jǔ qiān lǐ
基本解釋一飛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遠(yuǎn)大。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一舉千里的典故
西漢時(shí)期,劉邦當(dāng)上皇帝后立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因?yàn)閷櫺移莘蛉硕敫牧⑷缫鉃樘印魏舐爮膹埩嫉闹饕猓屘觿⒂?qǐng)出商山四位賢士。劉邦看到太子有商山四賢輔佐,羽翼已成,對(duì)戚夫人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挧已就,橫絕四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舉千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默默無聞 | 明 李楨《剪燈余話》:“而使之昧昧無聞,安得不飲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
服牛乘馬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yuǎn),以利天下。”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qǐng)D《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
畏縮不前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dāng)時(shí)謂拽動(dòng)陣腳。” |
勢(shì)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shì)力之交,古人羞之。”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mèng)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yīng)難、應(yīng)難造次。”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fā)古香。” |
救經(jīng)引足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jīng)而引其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