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十兩的成語故事

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基本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結果反而徹底暴露。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推背圖》:“里巷間有個笑話:……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驮谀景宓哪且幻嫣砩弦痪涞溃骸舯诎⒍鹪怠!?/p>
從前有個精于算計而又自作聰明的張三,辛辛苦苦攢了三百兩銀子,放在家里怕別人偷,就趁夜色在自家院中挖坑埋好,并在埋銀處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字牌。隔壁的小偷王二將銀子偷走,并留下“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字牌。
此地無銀三十兩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此地無銀三十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td>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td>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td>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td> |
罄竹難書 | 《舊唐書 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td> |
亡命之徒 | 《周書 郭彥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td> |
切樹倒根 |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td> |
心服口服 | 先秦 莊周《莊子 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