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混過關的成語故事

拼音méng hùn guò guān
基本解釋用欺騙的手段逃避詢問或?qū)彶椤?/p>
出處林予《雁飛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這場大水來蒙混過關!不行,這一關你過不了。”
蒙混過關的典故
春秋時期伍子胥在鄭國勸阻楚國的太子建不要做晉國的內(nèi)應沒有成功,事發(fā)后他只好帶著太子建的兒子逃往吳國,在路上官兵搜捕他們,他遇到神醫(yī)扁鵲的弟子東皋公,一夜間須發(fā)全白了。東皋公讓皇甫訥扮伍子胥,這樣才蒙混過關到吳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蒙混過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死要面子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流離轉(zhuǎn)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yè),兩人流離轉(zhuǎn)徙者久之。”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
性急口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