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寧唯是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níng wéi shì
基本解釋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
不寧唯是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將軍公子圍與鄭國的豐氏訂立婚約,他想借迎親的機會偷襲鄭國,就帶兵到鄭國來,鄭人識破他的詭計,堅持不讓他不讓他進城,公子圍游說這樣做會讓他得到君主的重用,除此之外還會讓天下人恥笑。鄭人堅決不允,他只好獨自進城完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寧唯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見風是雨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5回:“他們做都老爺的,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狐死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空穴來風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 |
纏綿悱惻 | 晉 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
室徒四壁 |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