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鑿方枘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án záo fāng ruì
基本解釋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出處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知其齟齬而難入。”
暫未找到成語圓鑿方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圓鑿方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囊螢照雪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前腳后腳 | |
團團轉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
孝子賢孫 | 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
沖鋒陷陣 | 《北齊書 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