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雪吞氈的成語故事

拼音niè xuě tūn zhān
基本解釋漢朝蘇武被匈奴單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應飲食,蘇武乃嚼雪混同氈毛而吞食。事見《漢書·蘇建傳》。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艱難的生活。
出處明 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十一出:“嚙雪吞氈,蘇卿猶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侶。這糠呵!縱然吃些何慮?”
嚙雪吞氈的典故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大臣蘇武等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單于修好,因漢朝降將鍭侯王的反叛,單于大怒,扣押了蘇武等人,把他幽禁在大窖里,蘇武靠嚙雪餐氈活命,堅決不投降,被迫淪為匈奴的奴隸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漢朝。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嚙雪吞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輪扁斫輪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令人神往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今著述湮沒,悵望當時蹈海之風,令人神往不已。”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