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基本解釋在中原爭奪天下。比喻爭奪政權。逐:追趕;鹿:比喻帝位、政權。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鹿中原的典故
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見韓信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自帶隊伍去與劉邦爭天下。可韓信不聽他的建議。劉邦打敗項羽后,由呂后矯詔設計擒住了韓信,說韓信謀反,一心要除掉他。韓信受刑前后悔極了,說:“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會有今天!”殺了韓信后,劉邦下令抓來蒯通,也要治他的罪。臨刑前,劉邦說:“你讓韓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殺了你,有什么話要說嗎?”蒯通一點也不害怕,十分平靜地說:“狗都知道要忠實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時是韓信的手下,當然不會忠實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頹勢,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權,誰力量大就會得到它。與你爭奪天下的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如果你要殺我那就殺吧。”劉邦聽后,覺得蒯通很有膽識,十分欣賞他,就把他放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逐鹿中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好說歹說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夫唱婦隨 |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己溺己饑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團團轉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