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陳倉的成語故事

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
基本解釋度:通“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出處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p>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群雄并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中,攻進咸陽。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中后,逼迫劉邦退出關中。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后,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關中。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并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日要塞加緊防范,阻攔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陜西寶雞縣東)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暗度陳倉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暗度陳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td>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td>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td>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td>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td>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td>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td>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