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時而動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基本解釋等待時機然后行動。
出處《周易 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待時而動的典故
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危害天下,伊闕都尉張承很想率領(lǐng)他的部屬誅殺董卓,他的弟弟張昭勸他不要以卵擊石,去選擇一個英明主子,待時而動。張承覺得有理,就解下官印回到家鄉(xiāng),與大哥張范一起避居揚州過著淡泊的生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待時而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td> |
不正之風(fēng)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fēng),易流遁之俗?!?/td> |
徑情直遂 | 《歇冠子 著?!罚骸胺蛄x,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td>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td>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茖W(xué)技術(shù)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td> |
門當(dāng)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dāng)戶對,還他景勝人奇?!?/td> |
意氣風(fēng)發(fā)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fēng)發(fā)?!?/td>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xué)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珠宮貝闕 |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朱宮。”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