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有終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shǐ yǒu zhōng
基本解釋有開始也有結束。指做事能夠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有始有終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游看不起子夏的門人,認為他們只會教最低等的學問。子夏嘆息道:君子教人的道理應該有先后次序,好比草木必須一一分類清楚,不能隨心所欲亂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說了開頭就能知道末尾。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始有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楊柳依依 |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