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壺擊缺的成語故事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基本解釋亦作“唾壺敲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后以“唾壺擊缺”或“唾壺敲缺”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唾壺擊缺的典故
晉朝時期,大將軍王敦對時局十分關切,常憂國憂民,每次喝完酒后總是吟詠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敲打唾壺,壺口都給敲破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唾壺擊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老實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肝膽欲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