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伯釣鰲的成語故事

拼音lóng bó diào áo
基本解釋龍伯:傳說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
龍伯釣鰲的典故
傳說古代渤海東面有五座山,常隨波濤浮動。上帝命15只巨鰲用頭頂著,山才固定不動。龍伯國有一個人由于出門要經過這五座山,覺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鰲頭頂著,就用魚餌將這鰲釣起,一連釣了六只鰲,于是這兩座山就沉入大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龍伯釣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真乃筆端有鬼。” |
生公說法 |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點頭。” |
手不釋書 | 《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