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釜中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yóu fǔ zhōng
基本解釋釜:古代鍋類的器物。魚在鍋里游動。比喻身臨險境、絕境。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魚游釜中的典故
東漢順帝時期,張嬰聚眾殺了殘暴的廣陵太守,轉(zhuǎn)戰(zhàn)于揚州、徐州一帶,朝廷對他無可奈何。大將軍梁冀任命張綱為廣陵太守,張綱改用撫慰的手段,張嬰主動帶領義軍投降說:不堪忍受前太守的壓榨才起義的,這樣做如魚游釜中不能長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魚游釜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3回:“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楊柳依依 |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