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毛不犯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o máo bù fàn
基本解釋毫:細毛。一絲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潔或守紀律。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廣漢士女》:“純獨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嘆,表聞三司。”又《南中志·寧州》:“廣漢鄭純,獨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漢歌詠,表薦無數。”
暫未找到成語毫毛不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毫毛不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王老子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難言之隱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以小見大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