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耳山棲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àn ěr shān qī
基本解釋盥耳:洗耳朵。比喻隱居不仕。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故土或掩目而淵潛,或盥耳而山棲。”
盥耳山棲的典故
遠古時期,堯聽說德高望重的賢士許由很有本事,就想傳位給他。許由聽說后連夜逃走到箕山隱棲。他喜歡過清靜的隱居生活。堯派人四處尋找,終于在箕山找到了他,請他出山為王。許由堅決不從,覺得耳朵被弄臟就跑到河邊反復沖洗耳朵。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盥耳山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明行修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吉傳》:“左曹陳咸薦駿賢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厲俗。” |
不正之風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敵眾我寡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
自力更生 |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過五關,斬六將 | |
發綜指示 | 《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