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亂墜的成語故事

拼音tiāo huā luàn zhuì
基本解釋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出處《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天花亂墜的典故
兩晉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全國有寺廟3萬多所,僧尼200多萬。
南朝的梁武帝帶頭求神拜佛,在全國大建寺廟。他曾經三次舍身同泰寺,他還聘請古印度僧人波羅末到中國講經。波羅末翻譯了不少印度佛經,并培養了許多中國弟子。有了經書,講經的風氣更加興盛。為了宣傳民眾,佛教徒編了許許多多講經的傳說。其中一則是:云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
后來,佛教在中國分成許多宗派,影響最大的是“禪宗”。宋真宗時,道原和尚編了一本《景德傳燈錄》,記載了禪宗師徒的故事。書中講到對佛意要真正領會,反對“講得天花亂墜”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天花亂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飯囊酒甕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