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g mù zhāng dǎn
基本解釋張膽:放大膽量。原來形容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現在形容干壞事毫無顧忌;公開放肆。
出處《晉書 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明目張膽的典故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后,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后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里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明目張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衣錦褧衣 | 《詩 衛風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幫倒忙 | 浩然《艷陽天》第94章:“無形中,你們是幫倒忙,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肝膽欲碎 |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