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長物的成語故事

拼音bié wú cháng wù
基本解釋長物:多余的東西。再也沒有別的多余的東西。形容因貧困而空無所有或因節儉而東西極少。也作“身無長物”、“一無長物”。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別無長物的典故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席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席,就稱贊了一番這張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席。
恭聽了,毫不猶豫他將下這張竹席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席。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 王忱知道這情況后,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別無長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婦人醇酒 |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