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二五而不知十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例子唐·劉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棄,而楊董獲升,可謂識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基礎信息
拼音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注音ㄕˊ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
繁體識二五而不知十
感情識二五而不知十是貶義詞。
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春風化雨(意思解釋)
- 溝滿壕平(意思解釋)
- 富貴驕人(意思解釋)
- 刑期無刑(意思解釋)
- 掉以輕心(意思解釋)
- 殺雞取卵(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魚死網破(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斗水活鱗(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畫地為牢,議不入(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歲寒三友(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舉目無親(意思解釋)
- 窮愁潦倒(意思解釋)
- 東道主(意思解釋)
※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解釋、識二五而不知十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離題萬里 | 離:離開;題:題目;主題;題旨;萬里:泛指很遠。指說話或寫文章同原先要表達的主題離得很遠。 |
徑情直遂 |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地滿足心愿。隨著自己的意愿;順利地達到目的;獲得成功。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氣昂揚,不隨波逐流。 |
老奸巨猾 | 老:很;極;奸:奸詐;巨:大;極;猾:狡猾。形容閱歷深而手段極其奸詐狡猾的人。 |
前因后果 | 佛教講;先前種什么因;后來就結什么果;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指事情的全部過程。 |
章甫薦履 | 冠被墊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顛倒。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明知故問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迭床架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散帶衡門 |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一剎那 |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掛冠歸去 | 冠:帽子,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比喻辭官回家。 |
來因去果 | 指事情的來龍去脈。 |
將錯就錯 |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
盤根錯節 | 盤:彎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根彎曲;枝節交錯。形容縱橫交錯;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難以處理。 |
行不副言 | 謂言行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