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聲斂跡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言銷聲匿跡。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
例子孫犁《賈平凹散文集序》:“在歷史上,到頭來退卻的,或者說是銷聲斂跡的,常常不是堅(jiān)定的戰(zhàn)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p>
基礎(chǔ)信息
拼音xiāo shēng liǎn jì
注音ㄒ一ㄠ ㄕㄥ ㄌ一ㄢˇ ㄐ一ˋ
繁體銷聲斂跡
感情銷聲斂跡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人或事物。
近義詞銷聲匿跡
英語crawl back into the woodwork(lie low)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以文亂法(意思解釋)
- 物美價廉(意思解釋)
- 物盡其用(意思解釋)
- 體恤入微(意思解釋)
- 力小任重(意思解釋)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釋)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釋)
- 顧后瞻前(意思解釋)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釋)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意思解釋)
- 列風(fēng)淫雨(意思解釋)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釋)
- 學(xué)而不厭(意思解釋)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望而生畏(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銷聲斂跡的意思解釋、銷聲斂跡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自拔來歸 | 拔:擺脫,離開。自覺離開惡劣環(huán)境,歸向光明。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 |
致遠(yuǎn)恐泥 | 致遠(yuǎn):到達(dá)遠(yuǎn)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峙路恋K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目標(biāo)。比喻小技無補(bǔ)于大業(yè)。 |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jié)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tuán)聚。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就不能存在。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diǎn)。簡單明了;抓住要點(diǎn)。 |
算盡錙銖 | 算:計(jì)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極微小的數(shù)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cái)。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quán)利而代替他。 |
風(fēng)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fēng)尚、禮節(jié)、習(xí)慣等。 |
互通有無 |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diào)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zé)。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dān)。形容關(guān)系密切,同甘共苦。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qū)懳恼聽繌?qiáng)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qiáng)別人聽從自己。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shí)現(xiàn)天下的大道。 |
背鄉(xiāng)離井 | 指遠(yuǎn)離家鄉(xiāng),流落他方。 |
祝哽祝噎 | 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養(yǎng)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shè)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guān)緊要或不很重要。 |
有志竟成 |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duì)。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duì)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zhàn);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zhàn)爭,施行仁政。 |
經(jīng)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rèn)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事情。 |
拔毛連茹 | 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jìn)許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