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例子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章帝章和二年》:“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
基礎信息
拼音yǐ yí fá yí
注音一ˇ 一ˊ ㄈㄚˊ 一ˊ
感情以夷伐夷是褒義詞。
用法偏正式;作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以夷制夷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動天地,感鬼神(意思解釋)
- 開門見山(意思解釋)
- 趁火打劫(意思解釋)
- 犬馬戀主(意思解釋)
- 人面獸心(意思解釋)
- 裾馬襟牛(意思解釋)
- 刑期無刑(意思解釋)
- 鬼爛神焦(意思解釋)
- 鬼瞰其室(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釋)
- 不費吹灰之力(意思解釋)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釋)
- 到此為止(意思解釋)
- 姹紫嫣紅(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生公說法(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勤學苦練(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以夷伐夷的意思解釋、以夷伐夷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止于至善 |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女生外向 | 向:朝著,引申為偏愛。女子成人總要結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理直氣壯 |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足衣足食 | 衣食豐足。指生活富裕。 |
天網恢恢 |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
踵武前賢 | 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一剎那 |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