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

詞語解釋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恐懼不安貌。
例人心惶惶。
惶惶不可終日(形容非常驚恐,連一天都過不下去)
英on tenterhooks; in a state of anxiety;
⒉ ?也作“皇皇”
引證解釋
⒈ ?恐懼不安貌。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 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至 永州 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過。”
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人心惶惶,訛言一夕數驚。”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辦公廳,弄得廳里有點人心惶惶起來。”
⒉ ?匆遽。
引宋 歐陽修 《記舊本韓文后》:“孔 孟 惶惶於一時,而師法於千萬世。”
魯迅 《集外集·關于<關于紅笑>》:“同一著作有幾種譯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訴。”
國語辭典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心中惶恐不安的樣子。唐·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過,往來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⒉ ?匆促急迫的樣子。
引宋·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孔孟惶惶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
英語alarmed, anxious
法語agité, troublé, alarmé, paniqué
分字解釋
※ "惶惶"的意思解釋、惶惶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義軍進逼京城,嚇得朝廷官僚們惶惶不可終日,崇禎上吊,皇城禁軍作鳥獸散。
2.習慣成自然,從未離開過權力的價值,一旦離開,恐怕便會心慌意亂,惶惶不可終日。
3.從伏地魔獲得重生以來,斯拉格霍恩就害怕自己遇見食死徒,被逼迫加入他們,因而惶惶不可終日。
4.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的消息,嚇得國民黨政府要員們惶惶不可終日。
5.卑劣的人則靈魂分崩離析,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憎惡自己,逃避自己,時常處于悔恨之中。
6.聽說農民起來造反了,鄉下的地主和城里的紳士都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7.在冬天的寒冷里向往瑞雪,其實是以善良的心愿去迎接冬天的到來。既然冬天的寒潮都會不期而遇,一個心境坦然的人又何必為此而惶惶不可終日呢?唯有積極面對,人生才有超然脫俗的境界和意義。想必在世俗的浮華中重拾童年的純真和善良,冬天的寒冷又將是一幅美麗絕倫的畫卷……
8.這些問題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日本**成立了,政友會的*裁者王原敬被刺也是在大正九、十年間,當時的上層社會確實是惶惶不可終日。
9.現在道高一丈一,誰在惶惶不可終日?
10.歷史上的忠臣義士,臨危時無不處之泰然;奸臣大惡,則無不惶惶不可終日。
相關詞語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人心惶惶
- zhàn zhàn huáng huáng戰戰惶惶
- zhèn huáng震惶
- huáng jí惶急
- huáng bù惶怖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驚惶萬狀
- chéng huáng chéng jù誠惶誠懼
- yōu huáng憂惶
- huáng jì惶悸
- xī huáng恓惶
- huáng kǒng惶恐
- 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誠恐誠惶
- huáng kuì惶愧
- huáng huáng惶惶
- huáng huò惶惑
- jīng huáng bù ān驚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惶惶不安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誠惶誠恐
- jīng huáng驚惶
- huáng yí惶疑
- cāng huáng倉惶
- qī huáng棲惶
- huí huáng wú cuò恛惶無措
- zhān huáng詹惶
- huáng rán惶然
- cāng huáng蒼惶
- cán huáng慚惶
- huáng kǒng bù ān惶恐不安
- huáng sǒng惶悚
- huáng huǐ惶悔
- bēi huáng悲惶
- kǒng huáng恐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