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

詞語解釋
大抵[ dà dǐ ]
⒈ ?大概;大致。
英mostly; in the main; on the whole;
引證解釋
⒈ ?大都,表示總括一般的情況。
引《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漢書·杜周傳》:“其治大抵放 張湯。”
顏師古 注:“大抵,大歸也。”
元 陳櫟 《勤有堂隨錄》:“大抵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
丁玲 《奔》:“大家互相交換了一些家鄉(xiāng)的苦難……大抵都相差不遠(yuǎn)。”
⒉ ?大要;要旨。
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俗之謗者,大抵有五。”
《周書·庾信傳論》:“雖詩賦與奏議異軫,銘誄與書論殊涂,而撮其指要,舉其大抵,莫若以氣為主,以文傳意。”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此詩大抵説人品有真有偽,須要惡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惡。”
國語辭典
大抵[ dà dǐ ]
⒈ ?大概、大多數(shù)。南朝梁·劉勰也作「大氐」。
引《文心雕龍·雜文》:「觀其大抵所歸,莫不高談宮館。」
《紅樓夢·第一回》:「大抵也因劫數(shù),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燄山一般。」
近大概 大致 大約 約略
英語generally speaking, by and large, for the most part
法語généralement, pour la plupart, à peu près, probablement, en somme, à tout prendre
分字解釋
※ "大抵"的意思解釋、大抵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抉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門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xiàn)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2.但這種意見,恐怕是懷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來已久的,不過大抵不敢毅然刪改,筆之于書。
3.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4.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抉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門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xiàn)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5.有時候覺得自己善良如天使,有時候覺得自己心里住著一個惡魔。每個人,大抵如此。
6.其實沒有什么是忘不掉的,過去再美好再刻骨銘心,原來也只是過去。至于災(zāi)難和痛苦,也大抵應(yīng)該是如此吧。
7.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
8.維揚鹽商所營,姑蘇豪富所筑,不惜重資,務(wù)極華麗,不留余地,但事架疊,大抵不離乎俗者近是,何也?
9.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大抵南朝皆曠達(dá),可憐東晉最風(fēng)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10.軍營故事是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軍營故事所以引人入勝,經(jīng)久不衰,大抵就因為那些故事包蘊著飽滿的須臾不可分的精神養(yǎng)分。
相關(guān)詞語
- bù dà不大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dà dōu大都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dà niáng大娘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dà dòng mài大動脈
- dà dǎ nòng大打弄
- qiáng dà強大
- dà gū大姑
- dà zhèng大正
- dà nián大年
- dà píng大平
- dà gàn大干
- diàn dà電大
- zhòng dà重大
- dà kǒu大口
- dà shǐ大史
- dà tīng大廳
- dà sàng大喪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dà yuán大員
- dà zhuān大專
- dà huì大會
- dà zhòng大眾
- dà huǒ大伙
- dà dōng大東
- dà shà大廈
- dà yáo dà bǎi大搖大擺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guāng dà光大
- dà lǐ shì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