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hòng
注音一ˊ ㄏㄨㄥˋ
繁體一鬨
⒈ ?見“一哄”。
⒈ ?亦作“一哄”。眾聲喧擾。
引唐 李郢 《春晚與諸同舍出城迎座主侍郎》詩:“三十驊騮一鬨塵,來時不鎖杏園春。”
宋 陸游 《群兒》詩:“須臾一鬨散,無益亦何傷。”
《水滸傳》第四一回:“眾鄰舍方才吶聲喊,抬了梯子水桶,一哄都走了。”
⒉ ?猶一味。
引元 無名氏 《柳營曲·晉王出寨》:“好家私伴著些歹后生,賣弄他聰明,一鬨的胡行。”
⒈ ?形容喧嘩吵鬧。
引《儒林外史·第六回》:「罵畢,揚長上了轎,行李和小廝跟著,一哄去了。」
《文明小史·第三二回》:「眾人聽了,更為高興。當下一哄而去。」
1.李老師一進教室,這群正在追逐打鬧的學生就立即一哄而散。
2.笑一笑,“煩惱”偷偷扔掉;樂一樂,“壓力”悄悄退縮;美一美,“安眠”輕輕跟隨;哄一哄,“好夢”緊緊陪同,夜幕降臨,放松身心,愿你輕松入眠,美夢連連。
3.人們發出雷鳴般的呼聲:“火車被擋住了!”接著一哄而起,一齊向倒退著的機車涌去。
4.幾個正在追逐打鬧的學生,聽說老師來了,一哄而散。
5.專家指出,不考慮環保、社會保障和產業發展等問題的一哄而上式的農村城鎮化建設必將養虎為患。
6.幾個正在追逐打鬧的學生,聽說老師來了,便一哄而散了。
7.一群小雞正在低頭啄食,忽然一聲響驚得小雞一哄而起。
8.搞經濟建設,應該嚴格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切忌一哄而起、一擁而上。
9.搞經濟建設,應該嚴格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切忌一哄而起、一擁而上。
10., 專家指出,不考慮環保、社會保障和產業發展等問題的一哄而上式的農村城鎮化建設必將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