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ōu guó
注音一ㄡ ㄍㄨㄛˊ
繁體憂國
⒈ ?為國事而憂勞。
⒈ ?為國事而憂勞。
引《戰國策·齊策四》:“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br />清 錢謙益 《董應舉授中大夫制》:“為國以得人為急,人臣以憂國為先?!?/span>
⒈ ?憂慮國事。
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br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出》:「班隨郎署沐恩波,誅佞曾將寶劍磨,憂國鬢蕭疏,何日朝廷清妥?!?/span>
1.奸邪之徒雖能一時得勢而遺臭千年,為天下人鄙夷;優秀之士憂國濟世歷盡艱難終成老百姓美談。
2.人生的真正價植首先在于對社會的奉獻?!袄衔崂稀R约叭酥稀笔俏覀兠褡迩锵鄠鞯拿赖?。范仲淹在岳陽樓下長嗟嘆,杜少陵“安得廣廈千萬間”,樂于助人,已升華為憂國憂民之情。無怪乎人們總贊美這一金玉良言。
3.丞相大人憂國憂民,朕理當褒獎,哪有降罪之理!
4.那時候,他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裁者,也不再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
5.一百十一、他看似言之諄諄、慷慨激昂,狀似憂國愛民,實則心中卻道:“金人數年前南下之時曾掠我財貨,其罪已不容誅矣……”。
6.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7.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不睡著,不是因為憂國憂民,是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
8., 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
9.古往今來,憂國憂民一直是文人志士寫詩作文的主要內容。
10.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鞠躬盡瘁事必躬親,常因差池痛責手下,憂國之心可鑒,人才從此斷檔,以致“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最終斷送了蜀國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