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ó lì
注音ㄍㄨㄛˊ ㄌ一ˋ
繁體國力
詞性名詞
⒈ ?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教衛生等發展水平的總和。
英national power(or strength,might);
⒈ ?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實力。
引《商君書·農戰》:“國力摶者彊國。”
《新唐書·李德裕傳》:“諸道兵出境,即仰給度支,多遷延以困國力。”
梁啟超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今我國民……因迎神賽會而歲耗百萬金錢,廢時生事,消耗國力者,曰惟小説之故。”
⒈ ?國家所具備的力量。包括人口、土地、經濟能量、軍事能量、國策與意志。
1.經過二十多年勵精圖治,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
2.十二、我們一定要抓緊生產,增強綜合國力。
3.封鎖海岸、邊境,這就如同是鎖國了,誰都知道當今社會是全球貿易的年代,任何閉關自守的行為都會導致經濟和國力落后,北.
4.她給了齊宣王當頭一棒,她的諍諍諫言使齊宣王幡然醒悟;她盡心盡力地輔佐使齊國國力大增,一時成為“千乘之國”。
5.我們一定要抓緊生產,增強綜合國力。
6.宋高宗趙構與秦檜可以說是天作地合的一對昏君奸臣,他們在賣國乞降、認敵作父、摧殘愛國力量、迫害民族英雄岳飛等罪惡活動中,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令那些過去對中國有成見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8.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培養國力的不二法門。
9.他以英法兩國人民受科學精神影響,國家蒸蒸日上,其國力足以左右全球說明,以科學之精神為立國之根基,陶鑄人民,蔚成民氣,國家才能無內憂外患,人民才能享自由之幸福,毫不受人欺凌。
10.東晉政權初建之時,兵荒馬亂,生民涂炭,國力空虛疲弊,權臣王敦等作威作福,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覆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