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ú xǐ
注音ㄌ一ㄡˊ ㄒ一ˇ
⒈ ?遷移;轉(zhuǎn)移。指流離失所的人。猶變遷。流放。
⒈ ?遷移;轉(zhuǎn)移。
引《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
《史記·酷吏列傳》:“山 東水旱,貧民流徙。”
宋 蘇轍 《出山》詩(shī):“漢 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漸變存語(yǔ)言。”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在流徙之際, 海嬰 忽染疹子,因居旅館一星期,貪其有汽爐耳。”
⒉ ?指流離失所的人。
引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shī):“維時(shí)連年歉,道路多流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shí)紀(jì)勝·燕九》:“念 西河 流徙,則持牒招來,全活不下三萬(wàn)人。”
⒊ ?流放。
引《后漢書·桓帝紀(jì)》:“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
《南史·周弘正傳》:“后為平西 邵陵王 府諮議參軍,有罪應(yīng)流徙,敕以賜 干陁利國(gu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理藩院》:“理刑司掌 蒙古 諸刑名,自斬絞外,罪止鞭樸,不及流徙,而以牛馬作贖刑焉。”
⒋ ?猶變遷。
引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詩(shī):“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⒈ ?四處流離遷徙,生活不安定。
引《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
《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張湯傳》:「山東水旱,貧民流徙。」
⒉ ?流放、放逐。
引《后漢書·卷七·孝桓帝紀(jì)》:「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
1.看這國(guó)之大局,冠冕堂皇,口口聲聲都是為國(guó)民、為社會(huì),說穿了不過是厲害之爭(zhēng)、權(quán)勢(shì)之爭(zhēng);卻是咱們老漕幫光棍,原本是各流徙亡命的譜系身世,也就只合這幽冥晦暗之地,助人逃過光天化日之劫而已了。張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