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è rú
注音ㄇ一ㄝˋ ㄖㄨˊ
⒈ ?微細(xì);沒有什么了不起。
⒉ ?猶不如,不及。
⒈ ?微細(xì);沒有什么了不起。
引《漢書·東方朔傳贊》:“而 揚(yáng)雄 亦以為 朔 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fēng)遺書蔑如也?!?br />顏師古 注:“言辭義淺薄,不足稱也?!?br />《晉書·江灌傳》:“灌 性方正,視權(quán)貴蔑如也,為大司馬 桓溫 所惡?!?br />《明史·循吏傳敘》:“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 仁 宣 之盛,邈乎不可復(fù)追,而 太祖 之法蔑如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一劍之力,即其權(quán)利,國(guó)家之法度,社會(huì)之道德,視之蔑如?!?/span>
⒉ ?猶不如,不及。
引《文選·潘勗<冊(cè)魏公九錫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雖 伊尹 格于皇天, 周公 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br />李周翰 注:“伊尹 之高德上至皇天, 周公 之明德遠(yuǎn)照于四海,比之 曹公 則無如德者若此。”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昔 沛獻(xiàn) 訪對(duì)於 云臺(tái),東平 齊聲於 楊 史,淮南 取貴於食時(shí),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南史·齊紀(jì)上·高帝》:“高勛至德,振古絶倫,雖 保衡 翼 殷,博陸 匡 漢,方斯蔑如也?!?/span>
⒈ ?輕視。
引《魏書·卷三三·谷渾傳》:「趣舍不與己同者,視之蔑如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