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
詞語解釋
留守[ liú shǒu ]
⒈ ?部隊(duì)、機(jī)關(guān)等離開時(shí),部分人員在原駐地?fù)?dān)任守衛(wèi)、聯(lián)系等工作。
英stay behind for garrison or liaison duty;
引證解釋
⒈ ?居留下來看管。
引《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博 上書:愿留守墳?zāi)梗?dú)不徙。”
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仲仙 北征,伯叔留守故居。”
郁達(dá)夫 《出奔》:“﹝ 董玉林 ﹞向立在岸上送他們出發(fā)、替他們留守的長工,囑咐了許多催款、索利、收取花息的瑣事。”
⒉ ?指軍隊(duì)進(jìn)發(fā)時(shí),留駐部分人員以為守備。
引《漢書·張良傳》:“沛公 乃令 韓王成 留守 陽翟。”
《宋書·武帝紀(jì)上》:“五月,至 下邳,留船,步軍進(jìn) 瑯邪,所過筑城留守。”
⒊ ?古時(shí)皇帝出巡或親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謂之“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則常設(shè)留守,多以地方長官兼任。至 北魏 始為正式命官。其后歷代沿置,職掌不一。參閱《文獻(xiàn)通考·職官十七》。
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王 北會(huì)諸侯於 黃池,吳國 精兵從王,惟獨(dú)老弱與太子留守。”
《后漢書·張禹傳》:“和帝 南巡祠園廟, 禹 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
《魏書·東陽王丕傳》:“﹝ 高祖 ﹞車駕南伐, 丕 與 廣陵王 羽 留守京師,并加使持節(jié)。”
《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曰:“留守之制因此。”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留守之官,居禁省中,歲時(shí)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于宮門外而衙之。”
國語辭典
留守[ liú shǒu ]
⒈ ?古時(shí)帝王離開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為守國,稱為「留守」。
引《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吳王北會(huì)諸侯于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dú)老弱與太子留守。」
《后漢書·卷四四·張禹傳》:「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衛(wèi)尉留守。」
⒉ ?職官名。唐太宗時(shí)初置京城留守之職,五代時(shí)洛陽或開封亦置之。宋代沿之,西北南三京皆置此官,專掌宮鑰及京城修葺等事。歷代沿用,至清代時(shí)廢置。
⒊ ?留下來駐守。
例如:「除一人留守外,其余的人都開會(huì)去了。」
英語to stay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法語rester en garnison lorsque le gros de l'armée est parti pour le combat
※ "留守"的意思解釋、留守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 dú mù zhōu獨(dú)木舟
- dào cǎo稻草
- tóu shàng zhuó tóu頭上著頭
- yí jí遺集
- hé bù何不
- kuà nián dù跨年度
- wàn nián lì萬年歷
- lóng zhū龍珠
- xì shuō細(xì)說
- tuō yè托業(yè)
- xíng xíng hǎo行行好
- 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氣
- jīng yì經(jīng)義
- hé pāi合拍
- chuò chuò yǒu yú綽綽有余
- chū bù初步
- huà cái化材
- fāng jì方計(jì)
- dòng tǐ胴體
- nián kǎo年考
- děng dài等待
- yín hé銀河
- xī wàng希望
- hòu jìn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