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
詞語解釋
分庭抗禮[ fēn tíng kàng lǐ ]
⒈ ?抗:對等相當,也作“伉”。原意為賓主分處庭院兩邊,相對設禮,以平等之禮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對立。
例偏據一偶,分庭抗禮。
英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act independently and defiantly; make rival claims as an equal; match one's wits; treat sb. as an equal;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分庭伉禮”。
⒉ ?以平等之禮節(jié)相見。古代賓主相見時,主人站在庭院的東邊,客人站在西邊,相對行禮,以示平等。
引《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史記·貨殖列傳》:“﹝ 子貢 ﹞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東鄉(xiāng)》:“《曲禮》説曰:‘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則是客與主人敵禮者,即居西對東,以與主人匹,所謂分庭抗禮者也。”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忙了幾日, 匡超人 又進城去謝知縣。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酒飯,叫他拜做老師。”
⒊ ?彼此地位相同或勢力相等,可以抗衡。
引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本朝內官之制》:“近日內務府大臣多由僚屬驟遷,又無重臣兼領,故敬事房總管輩多與諸大臣分庭抗禮,無復統(tǒng)轄之制。”
國語辭典
分庭抗禮[ fēn tíng kàng lǐ ]
⒈ ?彼此的關系對等,以平等的禮節(jié)相見。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也作「分庭伉禮」。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但凡做的來,蕭云仙就和他分庭抗禮,以示優(yōu)待。」
近平分秋色 平起平坐
反和衷共濟 自甘雌伏
※ "分庭抗禮"的意思解釋、分庭抗禮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作廢的反義詞(zuò fèi)
慢悠悠的反義詞(màn yōu yōu)
后門的反義詞(hòu mén)
流行的反義詞(liú xíng)
面目全非的反義詞(miàn mù quán fēi)
溫室的反義詞(wēn shì)
退隱的反義詞(tuì yǐn)
體面的反義詞(tǐ miàn)
舒服的反義詞(shū fú)
追求的反義詞(zhuī qiú)
動聽的反義詞(dòng tīng)
安寧的反義詞(ān níng)
俊美的反義詞(jùn měi)
冒充的反義詞(mào chōng)
優(yōu)雅的反義詞(yōu yǎ)
不妨的反義詞(bù fáng)
共同的反義詞(gòng tóng)
業(yè)余的反義詞(yè yú)
同一的反義詞(tóng yī)
出發(fā)點的反義詞(chū fā diǎn)
富有的反義詞(fù yǒu)
支出的反義詞(zhī chū)
黑色金屬的反義詞(hēi sè jīn shǔ)
美妙的反義詞(měi miào)
消極的反義詞(xiāo jí)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