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更張
詞語(yǔ)解釋
改弦更張[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⒈ ?弦的松緊與調(diào)的高低不合,應(yīng)收緊或放松,使聲音和諧。引申為改革變更。
例琴瑟時(shí)未調(diào),改弦當(dāng)更張。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鐃歌·上邪篇》
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弦更張,以求與人民合作。——孫中山《歷年政治宣言》
英cut loose from the past and make a fresh start;
引證解釋
⒈ ?改絃更張:同“改弦更張”。
引語(yǔ)出《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案`譬之琴瑟不調(diào),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魏書·高崇傳》:“且琴瑟不韻,知音改弦更張;騑驂未調(diào),善御執(zhí)轡成組。”
金 元好問(wèn) 《楊?yuàn)J碑》:“正大 初,朝廷一新敝政,求所以改弦更張者。”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他們應(yīng)當(dāng)改弦更張,去掉幾個(gè)老漢奸,而起用幾個(gè)新漢奸。”
晉 葛洪 《抱樸子·百里》:“夫百尋之室,焚於分寸之飇;千丈之陂,隤於一蟻之穴,何可不深防乎?何可不改張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今操琴不調(diào),必知改張,摘文乖張,而不識(shí)所調(diào)。”
《隋書·律歷志中》:“宋 大明 中,臣先人考古法,以為正歷,垂之于后,事皆符驗(yàn),不可改張。”
徐特立 《致張敬堯的公開信》:“使仍昧于宵小,不事改張,則 特立 惟有訴之中外輿論,以待法律有效時(shí)之判斷也。”
孫中山 《北伐進(jìn)行中之三帥令》:“蓋前此大病……政府與人民之間,遂生隔膜,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絃更張,以求與人民合作。”
國(guó)語(yǔ)辭典
改弦更張[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⒈ ?更,變換。張,給樂(lè)器上弦。改弦更張?jiān)溉羟偕曇舨恢C調(diào),便得換掉舊弦,重裝新弦。語(yǔ)本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duì)策〉:「竊譬之,琴瑟不調(diào),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也作「改弦易調(diào)@@@改弦易張@@@改張易調(diào)」。
例如:「公司決定將舊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張,以求達(dá)到好的業(yè)績(jī)。」
近改變方式 改弦易轍
反舊調(diào)重彈
※ "改弦更張"的意思解釋、改弦更張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wǎng)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成語(yǔ)
- gū mā姑媽
- duàn xiàn斷線
- yī huì er一會(huì)兒
- tú qióng途窮
- ruì xiāng瑞香
- wěi huì委會(huì)
- tǔ shān土山
- rén xīn人心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lǐ biān里邊
- tǐ xiàn體憲
- jié hé結(jié)合
- jiā tíng家庭
- dòng fā動(dòng)發(fā)
- chéng xiàn呈現(xiàn)
- shí zhǐ食指
- mìng dèng命鐙
- xíng pù行鋪
- yóu dǎ由打
- tóng tuó cǎo mǎng銅駝草莽
- yīn shēng zǐ音聲子
- shì kè噬嗑
- guǒ duàn果斷
- guài wù xiāng怪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