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在武成弘揚佛法、翻譯典籍的功績而建造的。羅什寺塔較早建于后涼(386—402),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于明代成為陜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并下了圣諭,諭中道:“刊印大藏經,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陜西涼州大寺院,永充供養。”此諭現完好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館。清康熙二十六《重修羅什寺碑記》載,經過重修的羅什寺“前后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現存羅什寺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全以條形方磚砌成。從下起第三、五、八層均沒門,頂部是葫蘆形的銅質寶瓶,上層東西各有小佛龕,龕內有佛像,據說是真金的。1927年遭大地震被毀,1934年重修。巍然屹立的羅什寺塔,象征著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歷史,也是2500多年前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羅什寺塔
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在武成弘揚佛法、翻譯典籍的功績而建造的。羅什寺塔較早建于后涼(386—402),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于明代成為陜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并下了圣諭,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