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詞語解釋
毛詩[ máo shī ]
⒈ ?相傳為西漢初毛亨、毛萇開創解說《詩經》含義的學派,屬古文學派。漢代流傳于民間,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傳》作《箋》。后三家詩亡佚,至唐代,《毛傳》和《鄭箋》成為官方承認的《詩經》注釋依據,受到后世推崇。《毛詩》現已成為《詩經》的代稱。
引證解釋
⒈ ?即今本《詩經》。相傳為 漢 初學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傳。據稱其學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故稱。 《毛詩》在 西漢 未立學官,屬經古文學派。 東漢 時著名學者 鄭眾、賈逵、馬融、鄭玄 等皆治《毛詩》。 鄭玄 作《毛詩傳箋》。 魏 晉 以后,今文 齊、魯、韓 三家《詩》漸散亡或無傳者,唯《毛詩》獨盛。至 唐 孔穎達 定《五經正義》,于《詩》取 毛 傳與 鄭 箋,乃更為后世所宗尚。至 宋,始有人懷疑出于 子夏 說為偽托。 清 儒治《毛詩》者頗多,以 陳奐 《詩毛氏傳疏》為精確詳備。
國語辭典
毛詩[ máo shī ]
⒈ ?今本《詩經》,為毛亨傳。《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引《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二毛曾注詩經,故曰毛詩。」
近詩經
最近近義詞查詢:
適當的近義詞(shì dàng)
末年的近義詞(mò nián)
求教的近義詞(qiú jiào)
演變的近義詞(yǎn biàn)
手法的近義詞(shǒu fǎ)
書記的近義詞(shū jì)
消耗的近義詞(xiāo hào)
前往的近義詞(qián wǎng)
取笑的近義詞(qǔ xiào)
紀念的近義詞(jì niàn)
不可思議的近義詞(bù kě sī yì)
保密的近義詞(bǎo mì)
美滿的近義詞(měi mǎn)
受命的近義詞(shòu mìng)
事情的近義詞(shì qíng)
晚年的近義詞(wǎn nián)
決定的近義詞(jué dìng)
提及的近義詞(tí jí)
積極的近義詞(jī jí)
暗流的近義詞(àn liú)
流動的近義詞(liú dòng)
盤查的近義詞(pán chá)
宣布的近義詞(xuān bù)
坐食的近義詞(zuò shí)
價格的近義詞(jià gé)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