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令

詞語(yǔ)解釋
使令[ shǐ lìng ]
⒈ ?使喚。
例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
英order about;
⒉ ?供使喚的人。
例左右使令詐難憑,慎勿浪言常兢兢。——韓愈《永貞行》
英servant;
引證解釋
⒈ ?差遣,使喚。
引《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京本通俗小說(shuō)·西山一窟鬼》:“神君聲諾道:‘真君遣何方使令?’”
《水滸傳》第一一〇回:“次日, 王都尉 自來(lái)問(wèn) 宋江,求要鐵叫子 樂(lè)和,聞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清 唐甄 《潛書·去奴》:“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已過(guò)望矣。”
⒉ ?亦作“使伶”。供使喚的人。泛指奴婢仆從。
引《漢書·外戚傳上》:“左右及醫(yī)皆阿意,言宜禁內(nèi),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
顏師古 注:“使令,所使之人也。”
唐 韓愈 《永貞行》:“左右使令詐難憑,慎勿浪信常兢兢。”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 七郎 ﹞一旦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lái)鉆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使》:“廝役,謂之使伶。”
國(guó)語(yǔ)辭典
使令[ shǐ lìng ]
⒈ ?使喚、差遣。
引《孟子·梁惠王上》:「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臧岐一向在貴州做長(zhǎng)隨,貴州的山僻小路他都認(rèn)得,其人頗可以供使令。」
近役使 差遣
⒉ ?仆人、隨從。
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昭上官皇后傳》:「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后官莫有進(jìn)者。」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lái)鉆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最近近義詞查詢:
命名的近義詞(mìng míng)
流民的近義詞(liú mín)
可以的近義詞(kě yǐ)
攻打的近義詞(gōng dǎ)
方今的近義詞(fāng jīn)
步伐的近義詞(bù fá)
各種的近義詞(gè zhǒng)
樂(lè)土的近義詞(lè tǔ)
自命不凡的近義詞(zì mìng bù fán)
樂(lè)園的近義詞(lè yuán)
極目的近義詞(jí mù)
評(píng)論的近義詞(píng lùn)
代替的近義詞(dài tì)
聲息的近義詞(shēng xī)
布告的近義詞(bù gào)
干涸的近義詞(gān hé)
物品的近義詞(wù pǐn)
答應(yīng)的近義詞(dā yìng)
增進(jìn)的近義詞(zēng jìn)
黑點(diǎn)的近義詞(hēi diǎn)
計(jì)劃的近義詞(jì huà)
交卸的近義詞(jiāo xiè)
心事的近義詞(xīn shì)
殘酷的近義詞(cán kù)
遵命的近義詞(zūn mìng)
更多詞語(yǔ)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