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

詞語解釋
并吞[ bìng tūn ]
⒈ ?把別國的領土或他人的財產強行并入自己的范圍。
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獫h·賈誼《過秦論》
英annex; merge; swallow up;
⒉ ?吞沒,淹沒。
例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并吞?!断蛏衬M軍》
引證解釋
⒈ ?兼并侵吞。
引漢 賈誼 《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br />唐 李山甫 《亂后途中》詩:“諸侯貪割據,羣盜恣并吞。”
宋 岳飛 《御書屯田三事跋》:“祜(羊祜 )輔 晉武,慨然有并吞之心?!?/span>
⒉ ?容納合并。
引晉 郭璞 《江賦》:“揔括 漢 泗,兼包 淮 湘,并吞 沅 澧,汲引 沮 漳。”
把別國的領土或別人的產業等強行納入自己的范圍內。 明 無名氏 《臨潼斗寶》第一折:“某有心併吞十七國諸侯,爭奈無有妙計。”
清 無名氏 《義火可握國記》:“其后雖併吞四鄰,不復染指於該國?!?br />柯超 《辛壬瑣記》:“賊既敗竄,散處 紹 屬。 紹 民疲敝,無所得食,每自相併吞?!?/span>
國語辭典
并吞[ bìng tūn ]
⒈ ?侵占他人財物土地或他國的領土。也作「并吞」。
引《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氣愈驕,有并吞天下之心。」
《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縱橫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span>
近吞噬 兼并
最近近義詞查詢:
干脆的近義詞(gān cuì)
文牘的近義詞(wén dú)
枝節的近義詞(zhī jié)
保留的近義詞(bǎo liú)
暗號的近義詞(àn hào)
用具的近義詞(yòng jù)
當今的近義詞(dāng jīn)
平鋪的近義詞(píng pù)
疆土的近義詞(jiāng tǔ)
正常的近義詞(zhèng cháng)
預備的近義詞(yù bèi)
設備的近義詞(shè bèi)
取笑的近義詞(qǔ xiào)
敘述的近義詞(xù shù)
但是的近義詞(dàn shì)
特許的近義詞(tè xǔ)
永遠的近義詞(yǒng yuǎn)
阻塞的近義詞(zǔ sè)
風險的近義詞(fēng xiǎn)
動作的近義詞(dòng zuò)
調理的近義詞(tiáo lǐ)
面目一新的近義詞(miàn mù yī xīn)
藴藉的近義詞(yùn jiè)
超級的近義詞(chāo jí)
意外的近義詞(yì wà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