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蔽
詞語解釋
掩蔽[ yǎn bì ]
⒈ ?遮掩;遮蔽;蒙蔽。
例掩蔽目標。
英screen; shelter; cover;
引證解釋
⒈ ?遮蔽。
引《后漢書·郎顗傳》:“白虹春見,掩蔽日曜。”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之得喪,如日月之蝕焉,非由飾辭矯説所能掩蔽也。”
宋 梅堯臣 《和端式上人十韻·天外峰》:“重云不掩蔽,萬里見頭角。”
楊朔 《風暴》:“趙區長 趕緊吩咐 謝三財 掩上門,轉身從炕上拿起一條紫花布棉被,掩蔽著紙窗。”
⒉ ?指遮蔽之物或地方。
引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看見敵人飛機來臨,他自會一面尋著掩蔽,一面持槍射擊。”
⒊ ?蒙蔽;隱瞞。
引《呂氏春秋·自知》:“今賢非 堯、舜、湯、武 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兇,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后漢書·韓棱傳》:“事下案驗,吏以 棱 掩蔽 興 病,專典郡職,遂致禁錮。”
《隋書·煬帝紀下》:“區宇之內,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隱賊數不以實對。”
⒋ ?引申為袒護。
引宋 蘇轍 《論用臺諫札子》:“欽 等所言,皆掩蔽 鳳 短,專攻帝失。”
⒌ ?蓋過,超過。
引《明詩紀事丁籤·李夢陽》引 王廷相 《家藏集》:“李獻吉 以恢闊統辯之才,成沉博偉麗之文,游精於 秦 漢,割正於六朝。執符於《雅》《謨》,參變於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世。”
國語辭典
掩蔽[ yǎn bì ]
⒈ ?掩藏遮蔽。
引《后漢書·卷三〇下·郎?傳》:「故白虹春見,掩蔽日曜。」
例如:「廣闊的平原一無掩蔽之所。」
近遮蔽 掩藏
英語shelter, screen, cover, protection
德語verbergen, tarnen (V)?, Tarnung (S)?
法語masquer, abriter
最近近義詞查詢:
清洗的近義詞(qīng xǐ)
果真的近義詞(guǒ zhēn)
規范的近義詞(guī fàn)
烏黑的近義詞(wū hēi)
健全的近義詞(jiàn quán)
順利的近義詞(shùn lì)
正值的近義詞(zhèng zhí)
河邊的近義詞(hé biān)
主干的近義詞(zhǔ gàn)
條目的近義詞(tiáo mù)
禮品的近義詞(lǐ pǐn)
草擬的近義詞(cǎo nǐ)
明確的近義詞(míng què)
洪水的近義詞(hóng shuǐ)
行動的近義詞(xíng dòng)
同一的近義詞(tóng yī)
天地的近義詞(tiān dì)
家鄉的近義詞(jiā xiāng)
孑遺的近義詞(jié yí)
好多的近義詞(hǎo duō)
取代的近義詞(qǔ dài)
心理的近義詞(xīn lǐ)
抱怨的近義詞(bào yuàn)
若即若離的近義詞(ruò jí ruò lí)
步驟的近義詞(bù zhòu)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