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寧人
詞語解釋
息事寧人[ xī shì níng rén ]
⒈ ?原意是不生事擾民。后指平息糾紛,使人安寧(常帶有自我犧牲的意味)
例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后漢書·章帝紀》
英gallant; patch up a quarrel and reconcile the parties concerned;
引證解釋
⒈ ?謂不生事擾民。
引《后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
《清史稿·高宗紀二》:“己卯,以用兵 金川 勞費,密諭 傅恒 息事寧人。”
⒉ ?泛指平息人事糾紛。
引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
孫中山 《致國民黨員書》:“至于以息事寧人為藉口,而枉道以求合,吾黨之士,所不屑為。”
夏衍 《于伶小論》:“先天的具備了舊時代儒生的謙讓與息事寧人的心情。”
國語辭典
息事寧人[ xí shì níng rén ]
⒈ ?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后多指調停紛爭,以使彼此相安。清·紀昀。
引《后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近相安無事
反推波助瀾 惹事生非 無事生非
最近近義詞查詢:
討論的近義詞(tǎo lùn)
角色的近義詞(jué sè)
張開的近義詞(zhāng kāi)
確實的近義詞(què shí)
飽食的近義詞(bǎo shí)
安排的近義詞(ān pái)
流露的近義詞(liú lù)
骯臟的近義詞(āng zàng)
布衣的近義詞(bù yī)
結草銜環的近義詞(jié cǎo xián huán)
道士的近義詞(dào shì)
無限的近義詞(wú xiàn)
演習的近義詞(yǎn xí)
對象的近義詞(duì xiàng)
發布的近義詞(fā bù)
自動的近義詞(zì dòng)
基礎的近義詞(jī chǔ)
苦命的近義詞(kǔ mìng)
講義的近義詞(jiǎng yì)
充盈的近義詞(chōng yíng)
面臨的近義詞(miàn lín)
風物的近義詞(fēng wù)
精干的近義詞(jīng gàn)
白發的近義詞(bái fà)
勤奮的近義詞(qín fè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