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畫葫蘆
詞語解釋
依樣畫葫蘆[ yī yàng huà hú lu ]
⒈ ?照著真葫蘆去畫葫蘆。比喻一意模仿而沒有創新。
例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稱所謂依樣畫葫蘆耳。——宋·魏泰《東軒筆錄》
英mechanically; play the ap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依本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原樣照搬或沒有改變、創新。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一:“穀 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
引太祖 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 卻只是據見成本子做,只是依本畫葫蘆。”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二折:“怕我連真帶草,一剗數黑論黃,寫倣描朱,從頭至尾,依本畫葫蘆。”
明 云夢山人 《集賢賓·壽康對山太史》套曲:“想當日臚傳第一呼,文章冠玉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樣畫葫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上諭館》:“所謂依樣畫葫蘆者,真無濟於實事也。”
秦牧 《譬喻之花》:“唯其不動腦筋就可以依樣畫葫蘆地寫出這樣的譬喻來,這些語言也往往沒有什么新鮮的力量。”
亦省作“依樣葫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個 史閣部,頗有忠心,被 馬、阮 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國語辭典
依樣畫葫蘆[ yī yàng huà hú lu ]
⒈ ?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語出宋·魏泰也作「照葫蘆畫瓢」、「依本畫葫蘆」、「依樣葫蘆」。
引《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近如法泡制
最近近義詞查詢:
遺忘的近義詞(yí wàng)
吞吞吐吐的近義詞(tūn tūn tǔ tǔ)
養癰遺患的近義詞(yǎng yōng yí huàn)
比賽的近義詞(bǐ sài)
榮譽的近義詞(róng yù)
表情的近義詞(biǎo qíng)
出身的近義詞(chū shēn)
律師的近義詞(lǜ shī)
質地的近義詞(zhì dì)
金錢的近義詞(jīn qián)
難得的近義詞(nán dé)
會商的近義詞(huì shāng)
適宜的近義詞(shì yí)
不及的近義詞(bù jí)
起點的近義詞(qǐ diǎn)
手下的近義詞(shǒu xià)
失常的近義詞(shī cháng)
提綱的近義詞(tí gāng)
飾物的近義詞(shì wù)
年紀的近義詞(nián jì)
引領的近義詞(yǐn lǐng)
出手的近義詞(chū shǒu)
出發點的近義詞(chū fā diǎn)
自身的近義詞(zì shēn)
做聲的近義詞(zuò shē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