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布斗粟

詞語解釋
尺布斗粟[ chǐ bù dǒu sù ]
⒈ ?漢文帝弟淮南王劉長謀反,事敗被廢,徙居蜀郡嚴道縣,途中不食而死。民間為此作歌謂:“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后多以“尺布斗粟”譏兄弟不和。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尺布”。
引漢文帝 弟 淮南王 劉長 謀反,事敗被廢,徙居 蜀郡 嚴道縣,途中不食而死。民間為此作歌謂:“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事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后多以“尺布斗粟”譏兄弟不和。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 淮南厲王”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尺布斗粟,猶尚不棄,況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責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斗粟之謡,常為陛下恥之。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以此愧陛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一》:“恭惟圣夫,篤敘天倫。尺布斗粟之謡,自詒伊阻。”
唐 李白 《上留田行》:“孤竹、延陵,讓國揚名。高風緬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聽。”
《舊唐書·太宗紀下》:“當神 堯 任讒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茍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謡。”
國語辭典
尺布斗粟[ chǐ bù dǒu sù ]
⒈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數量極少。語本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也作「斗粟尺布」。
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隋書·卷四五·文四子傳·秦孝王俊傳·史臣曰》:「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近?墻之禍 兄弟相殘
反手足情深
最近近義詞查詢:
祖國的近義詞(zǔ guó)
貧困的近義詞(pín kùn)
必需的近義詞(bì xū)
脫離的近義詞(tuō lí)
武斷的近義詞(wǔ duàn)
立場的近義詞(lì chǎng)
骯臟的近義詞(āng zàng)
姿色的近義詞(zī sè)
污水的近義詞(wū shuǐ)
美酒的近義詞(měi jiǔ)
主犯的近義詞(zhǔ fàn)
動亂的近義詞(dòng luàn)
步伐的近義詞(bù fá)
成就的近義詞(chéng jiù)
警覺的近義詞(jǐng jué)
盤點的近義詞(pán diǎn)
收益的近義詞(shōu yì)
干系的近義詞(gān xì)
相交的近義詞(xiāng jiāo)
盤算的近義詞(pán suàn)
平生的近義詞(píng shēng)
白茫茫的近義詞(bái máng máng)
質問的近義詞(zhì wèn)
節減的近義詞(jié jiǎn)
一視同仁的近義詞(yī shì tóng ré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