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
詞語解釋
紀律[ jì lǜ ]
⒈ ?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
英morale; discipline;
⒉ ?綱紀法規。
英statutes and laws;
引證解釋
⒈ ?紀綱;法度。
引《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宋 曾鞏 《祭歐陽少師文》:“公在廟堂,總持紀律,一用公直,兩忘猜昵。”
⒉ ?規矩;規律。
引漢 徐干 《中論·歷數》:“昔者圣王之造歷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
宋 邵雍 《和趙充道秘丞見贈詩》:“殊無紀律詩千首,富有云山酒一瓢。”
《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虛 終日落魄飄風,謾無紀律,而欲其內人不生他意,豈可得乎?”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三十六忠廟題詞》:“廟廷立 明 初二碑,其文宂長無紀律。然敘 鄱湖 之戰,視他書較詳。”
⒊ ?指軍紀。
引宋 蘇軾 《王仲儀真贊》:“轉運使攝帥事,與副總管議不合,軍無紀律。”
《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只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
清 戴名世 《史論》:“觀良將之用眾也,紀律必嚴,賞罰必信。”
⒋ ?機關、團體、政黨等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要求其成員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引毛澤東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
國語辭典
紀律[ jì lǜ ]
⒈ ?綱紀規章。
引《左傳·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
近秩序
英語discipline
德語Disziplin (S)?
法語discipline
最近近義詞查詢:
同心同德的近義詞(tóng xīn tóng dé)
祖國的近義詞(zǔ guó)
修改的近義詞(xiū gǎi)
性能的近義詞(xìng néng)
動員的近義詞(dòng yuán)
選舉的近義詞(xuǎn jǔ)
激戰的近義詞(jī zhàn)
時興的近義詞(shí xīng)
草擬的近義詞(cǎo nǐ)
大力的近義詞(dà lì)
人工的近義詞(rén gōng)
無聲無息的近義詞(wú shēng wú xī)
佛教的近義詞(fó jiào)
而且的近義詞(ér qiě)
職能的近義詞(zhí néng)
儀式的近義詞(yí shì)
中央的近義詞(zhōng yāng)
移民的近義詞(yí mín)
長命的近義詞(cháng mìng)
偷偷的近義詞(tōu tōu)
執行的近義詞(zhí xíng)
熔化的近義詞(róng huà)
尊敬的近義詞(zūn jìng)
那個的近義詞(nà gè)
機靈的近義詞(jī lí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