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
詞語解釋
拔河[ bá hé ]
⒈ ?一種體育比賽,兩隊在一條大繩的兩端用力拉,拉過規定的界線為勝。
英tug-of-war;
引證解釋
⒈ ?我國傳統的一項體育運動。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握住長繩兩端,雙方用力拉繩,把繩上系著的標志拉過規定界線為勝。
引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拔河》:“拔河,古謂之牽鉤……今民則用大麻絙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繫小索數百條掛於胸前,分二朋,兩向齊挽,當大絙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
《新唐書·中宗紀》:“景龍 三年……及皇后幸 玄武門,觀宮女拔河,為宮市以嬉。”
宋 梅堯臣 《江學士畫鬼拔河篇》:“分明八鬼拔河戲,中建二旗觀卻前。”
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八章:“這一下,油紙傘變成降落傘,兩人緊緊的把它拉住,像跟頑皮的風拔河。”
國語辭典
拔河[ bá hé ]
⒈ ?一種比賽力氣大小的體育活動。參賽者分成兩隊,各持繩索的一端,同時用力向后拉。繩子中間系有標識,能將標識拉過一定界限者為優勝。戰國時稱為「拖鉤」、「牽鉤」,唐時稱為「拔河」。
引《談征·事部·拔河》:「唐中宗景龍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門觀宮女拔河。《拔河》,戲名也。〈景文龍館記〉曰:『清明節以大麻緪兩頭系千余小繩,執之爭挽,以力弱者為輸。』即今拉軍之戲也。」
近拖鉤 牽鉤
英語tug-of-war, to take part in a tug-of-war
德語Tauziehen (S, Sport)?
法語tir à la corde
最近近義詞查詢:
不然的近義詞(bù rán)
分明的近義詞(fēn míng)
不能的近義詞(bù néng)
按時的近義詞(àn shí)
出身的近義詞(chū shēn)
感化的近義詞(gǎn huà)
人山人海的近義詞(rén shān rén hǎi)
一面的近義詞(yī miàn)
干瘦的近義詞(gān shòu)
吾輩的近義詞(wú bèi)
打破的近義詞(dǎ pò)
事情的近義詞(shì qíng)
夢幻的近義詞(mèng huàn)
組成的近義詞(zǔ chéng)
陌生的近義詞(mò shēng)
要是的近義詞(yào shì)
何況的近義詞(hé kuàng)
起源的近義詞(qǐ yuán)
戀戀不舍的近義詞(liàn liàn bù shě)
依附的近義詞(yī fù)
支出的近義詞(zhī chū)
痛苦的近義詞(tòng kǔ)
長久的近義詞(cháng jiǔ)
此刻的近義詞(cǐ kè)
振奮的近義詞(zhèn fè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